游戏光盘正在成为历史

来源:游戏智库 发布时间: 2017-03-10 11:14:29

文/蜉蝣


3月3日,任天堂新主机Switch正式发售,翘首以待的玩家开始了疯狂抢购之旅。各大电商价格相对官方定价也普遍上涨了50%左右,许多转手卖的二道贩子甚至报出了超过一倍的高价,真正达到了一机难求的地步,实体游戏机销售行情火热。

 

然而,就在任天堂Switch发售的前一天,美国最大的零售商百思买(Best Buy)发布上年第四季财报,尽管盈利上升,财报期内同店销售意外下跌0.7%,而非此前分析师预期的增长0.5%。百思买称,销售下滑主要源于手机、平板、可穿戴设备以及游戏机的需求低迷造成的,并预测今年首季销售数字还将继续下跌1%至2%。

 

虽然也有自己的网上商城,但百思买有生力量还是集中在线下的实体店当中,它的销售数据很大一部分程度上能够代表整个行业的风向。游戏相关的实体商品走势低迷是一个比较明显的趋势,从Steam、TGP等一众数字游戏销售平台的火爆也能看出来:数字游戏正在一步步吞食实体光盘的生存土壤。


百思买Windows柜台区-水印.jpg

百思买Windows柜台区


数字产品的便捷性和网络基建的发达是促使这种情况产生的主要原因。不单单是无需等待实体光盘送达,相比安装繁琐,运行甚至有时还需要将光盘放入光驱的年代,数字游戏仅需一次购买后,按下一个按键就能下载到本地畅玩,免去了许多学习成本。越来越多玩家配置电脑时开始舍弃光驱这一硬件,人均享有带宽不断上升、大容量存储介质价格不断下探,这些统统成为了数字游戏击败实体游戏的利器。

 

游戏发行商、分发平台也乐于看到这种转变。一般而言,实体游戏需要进行压盘、包装、仓储、物流等多道流程,成本相较数字游戏要多上20%~50%,并且不会像数字游戏那样卖得越多最终分摊的成本越低。且从利润上来说,数字游戏一般也比实体游戏要高20%以上。但对于二者官方定价却不会差太多,无论线下终端销售商卖价几何,发行商和开发商也只能得到固定比例的分成。数字版游戏则灵活许多,不仅成本低利润更大,发行商也能灵活选择自行发售和与各大分发平台合作,从而更快铺货,最大化覆盖到潜在玩家。比如育碧最新的话题对抗大作《荣耀战魂(For Honor)》,除了在自家UPlay平台上线,同时也登陆了Steam和EA旗下的Origin平台。

 

并且,深谙玩家爱便宜天性的游戏平台,也常常利用打折等促销活动来促进消费,拉拢对价格敏感的群体。虽然看似动辄50%、75%的折扣让利巨大,但因为每送给玩家1块钱的折扣,就能换来9块钱的消费,以及数字游戏拷贝几乎没有成本的天然优势,打折几乎是一本万利。这种模式甚至培养出了一批只等游戏发售一段时日后打折,才会入手的玩家群体。但无论如何,在数量足够的陪衬下,产品已经过气的时候能够凭借促销再发挥一波又一波的余热。这与实体游戏库存积压后只能低价出售回笼资金截然不同。

 

除了PC玩家投向数字游戏的怀抱外,实体游戏最坚实的拥护者——主机玩家们也在逐渐分化。因为主机游戏大多价格高昂,买来玩完再转手卖出的玩家不在少数,这是实体游戏能够在主机平台受宠的一个重要原因。且因为一些比较神奇的原因,比如实体店受库存压力对游戏光盘进行清仓处理,没有这个压力的数字游戏价格却能一直保持坚挺,主机游戏上有时候实体版本价格是要低于数字游戏的。但随着各种订阅服务的推出,实体游戏的这一优势也开始荡然无存。

 

在2014年的CES上,索尼推出了PS Now服务,让玩家能够以每月19.99美元的会员费随意享用PC、PS3以及后来涵盖的PS4中超过450款精品游戏;微软也在上个月最终跟进,推出了自己的会员订阅服务Xbox Game Pass,玩家每月付费10美元便可下载100多款PC、Xbox 360以及Xbox One大作,而更多游戏还在解锁计划当中。伴随着主机行业两家最大的大厂主打起数字订阅服务,实体游戏的生存环境也就愈发地岌岌可危起来。


PS NOW-水印.jpg

PS NOW介绍界面


PC平台同样也少不了订阅服务,事实上早在两年前,EA推出了名为EA Access的订阅服务。并且价格相对主机平台更为优惠,每月只需4.99美元,一年更是折上折,只需29.99美元。玩家可以透过EA Access服务玩到EA发行的绝大部分游戏,甚至能够抢在发行日期之前就能早人一步下载运行。索尼、微软、EA分别以19.99美元、9.99美元、4.99美元三个档位分别收割不同层次举旗不定的玩家。而对于习惯于入手实体玩完在转手的玩家来说,数字订阅服务和购入实体再转手有着相同的限时特性,都只能玩一段时间,但数字订阅能够拥有的游戏数量却几何倍增,相比之下实体游戏几乎就毫无优势了。

 

不过虽然数字游戏有如此多的优点,实体游戏也不会马上就消亡。仍然有许多玩家抱着各式各样的目的选择看起来非常麻烦的光盘。除了前文提到的回血以外,收藏也是个重要因素。满满当当一书柜的游戏包装盒,带来的满足可不是一串电脑内储存的数据所能比拟的,实物往往有一种非一般的魅力。

 

另外,许多人不知道的是,根据Steam平台的用户协议,玩家并不是购买了一款游戏拷贝的所有权,而是“订阅”了使用一款游戏或软件的许可权,对于这种许可玩家无权转让或交易。形象的比喻是,玩家以为自己买数字游戏是在买房子,但其实是买了一个看似无限期的酒店房间使用权,当酒店倒闭后,玩家将会一无所有。


Steam协议-水印.jpg


或许那些仍然执拗地购买实体光盘的人们,有一部分正是怀着对数字时代一切都不是真正拥有的潜规则的控诉所驱动。尽管,游戏光盘正在慢慢死去。


游戏收藏-水印.jpg

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微信公众号

即可获得游戏智库每日精彩内容推送,并且在第一时间获取游戏行业新鲜资讯。

APP 下载

扫描二维码
下载iOS或安卓AP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