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愤鸟之父眼中,中国的游戏品牌都不算成功

来源:游戏智库 发布时间: 2017-08-17 15:00:40

很少有一款手游能企及《愤怒的小鸟》的影响力和生命力。自2009年登陆App Store后,《愤怒的小鸟》一直高居榜首,在2周年时下载量就突破了5亿,到2012年又翻了个倍。这个发展速度有多惊人,每个人都心知肚明。


被誉为“愤怒的小鸟”之父的Peter Vesterbacka认为,这款游戏的成功源于团队在游戏开发的早期阶段就有非常强的品牌和市场意识。


blob.png


8月初,Peter来到杭州的Nexus Space,向这里的游戏开发者们分享自己在游戏品牌、游戏化教育方面的观察和洞见。


Nexus是Peter发起的全球性游戏孵化和社群运营的项目,是他离开《愤怒的小鸟》公司Rovio后的“新孩子”之一。目前,Nexus在芬兰和杭州都有基地,是中芬第一个战略孵化中心,开发运营3个月以来,已有15个独立游戏团队入驻。


独立游戏团队面临的问题是,由于人力少、预算少,品牌和市场推广一般不会是开发者们最先考虑的内容。但Peter告诉大家,品牌意识对于一款游戏,尤其是独立游戏来说非常重要,正因为独立游戏缺少营销推广经费,只能凭借游戏本身的独特性来博得市场关注,“每天都有700个新游戏上线,只有与众不同的游戏才能脱颖而出。”


blob.png


就《愤怒的小鸟》而言,它的玩法不算新颖,但它的角色和故事比一般休闲类游戏更生动立体:一群不会飞的小鸟利用弹弓把自己投射出去,并用自身不同的大招打倒偷走鸟蛋、侵犯家园的绿皮猪。这本质上讲的是一个保卫家园的故事,小鸟和绿皮猪之间的正反对立也清晰地体现着一种价值观,这更易于《愤怒的小鸟》演化为一个品牌,用国内喜欢的概念来说,成为一个IP。于是,周边、同名电影、主题乐园等各类衍生品随之而来。


在打造游戏品牌之外,Peter在沙龙上还和游戏研究学者刘梦霏、GFS游戏研究协会秘书长宋雅文就游戏化教育的主题展开了讨论。


Peter认为,教育游戏成功的前提是这必须是一个好玩的游戏,“必须是一个能达到《Pokemon Go》、《愤怒的小鸟》这样水准的游戏”。


在芬兰,Rovio公司曾有教育部门,也和赫尔辛基大学合作,游戏研发者和学界研究者之间有频繁、深度的互动,这使得游戏在无形中能起到教育的功能。


blob.png


Peter一直坚持的理念是,“要打造一个能持续100年的品牌,而不是一个仅流行100天的游戏”。当被问及是否有印象深刻的中国游戏品牌时,Peter撅着嘴,沉思许久后说:“从品牌角度来看,我还没有发现成功的中国游戏。”


对于中国的游戏产业,Peter认为中国的游戏市场是世界上最大的,整个产业非常完整,中国的本地市场非常强劲,但这也导致很多中国游戏只局限于本地市场,这是和世界上其他国家的游戏产业有所区别的地方。对于一款游戏来说,品牌和市场推广尤为重要,这并不完全是钱的问题,主要在设计游戏的时候要做到足够创新。所以说,不要因为缺少资金而不去思考品牌和市场推广,而是在游戏设计和研发早期就要去思考这个问题,要让你的游戏与其他游戏有差异,有独到之处,只有不同,才能做得更好。


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微信公众号

即可获得游戏智库每日精彩内容推送,并且在第一时间获取游戏行业新鲜资讯。

APP 下载

扫描二维码
下载iOS或安卓AP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