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的狂热背后:《哈利波特:魔法觉醒》成功放大了用户的兴趣点

来源:游戏智库 发布时间: 2021-09-29 20:27:07

乔布斯有一个著名的观点,他认为“用户不知道自己要什么,直到我们拿出自己的产品”。这当然不是一句诳语,不论是苹果还是其它什么开辟了一片市场的产品,都在一遍又一遍地向我们证明,挖掘需求的主体,从来都不应该是用户本身。


放在如今的手游市场,这个观点同样成立,一方面玩家侧的信息量非常局限,只有厂商的底蕴和经验,才能够找到游戏产品未来的方向,另一方面手游目前是买方市场,需要厂商用服务打动玩家。


手游产品的未来绝不是一条路,如今不论何种体量的产品,都必须找到一个兴趣点进行放大,深耕某个卖点。而我们今天的主角,则是最近如日中天的《哈利波特:魔法觉醒》,它深耕的卖点,则是解构社交概念在游戏中的运用。


image0.jpg


多人在线游戏的社交本质

 

几乎每个刚上手体验的玩家,都会对《哈利波特:魔法觉醒》产生一个特别的共识——社交体验这块属实是玩明白了。

 

不论是刚进入游戏就扑面而来的弹幕攻势,还是每个玩法板块都极具存在感的“朋友圈”SNS交友平台,亦或无处不在的组队系统,都让人感觉到这款游戏的热闹非凡。是的,《哈利波特:魔法觉醒》让人想“自闭”都不行,并且这款游戏还在做一件事,就是让每种偏好的玩家都不反感游戏社交,乃至于这种社交关系最终维系着玩家对游戏的情感。


image1.jpeg


众所周知,社交是当下手游的核心基本盘,但究竟何为社交?作为一款多人在线游戏,需要将人与人的互动作为考较游戏价值的根本,因为这决定了游戏将来的留存表现,用户粘性和生命周期。

 

一款游戏社交价值的最高体现,就是成为玩家们一段时间内每天参与时间最长的游戏,也就是所谓的“主玩游戏”。以《哈利波特:魔法觉醒》现在的成绩来看,就是在很大的玩家范围内占据了相当的每日游戏时间,继而成为圈子社交的一个天然标签,社交生态由此初具雏形。


image2.jpeg


无代入感不社交

 

怎样让玩家愿意因社交而每天都停留在一款游戏中,感受到充实?代入感是关键的引子。


就像奥特曼在如今我们的心中留下“相信光”这样的信念一样,哈迷们都愿意永远相信,他们小时候错过了一封霍格沃兹的来信。


image3.jpeg


《哈利波特:魔法觉醒》浪漫的一面就在于,比起“扮演《哈利波特》主角团”,玩家们更高兴以自己的身份,成为霍格沃兹的一员。这也是这款游戏拥有令人羡艳的带入感的奥秘——玩家们自行选择四大学院的一个加入,是一件哈迷们幻想过无数次的事情。

 

代入感,就是激发玩家们互动热情的底层原因。而网易在这款游戏中对《哈利波特》IP卖点的提炼,起到了最关键的作用。在《哈利波特:魔法觉醒》中,玩家们需要为各自学院而出战,从日常的各类魔法课程,到禁林探索,学院对抗赛,霍格沃兹的日常在游戏中一幕幕上演,玩家们在游戏中的发言往往都遵循自己所属学院的风格,且集体荣誉感颇为强烈。


image4.jpeg


这使得《哈利波特:魔法觉醒》的游戏内社区建设有了非常大的意义,它为玩家们对所属阵营的代入和向往之情提供了游戏本身之外的出口。这就是《哈利波特:魔法觉醒》最具魅力的地方。


从未见过如此实用的游戏朋友圈

 

尽管多人在线类游戏都会强调社交,但大部分时候,我们看到的都是一些“皮相”,将一些玩家互动、组队、交友的标配机制塞进各个板块中,以至于达到某个工业化的标准。更多时候,这更像是一种完成任务,对一款游戏实际的玩家粘性、认可度和长周期的发力几乎没有助益。

 

《哈利波特:魔法觉醒》中社交的概念被解构和统筹到了极致。它首先做了一个最大胆的尝试,将本该分散在各个游戏社区、平台、论坛的游戏讨论和衍生创作,全部集中在了游戏本身当中。


在游戏大厅,我们能看到的所有玩法板块,其进入页面都有一个“朋友圈”,每日热搜话题的热度都高达百万以上,玩家参与意愿强烈,同时各种需求的玩家都有发挥空间。它有相当实用的功能:

 

· 决斗俱乐部(天梯)——滚动观看高手对决录像,玩家发布角斗场相关日常创作。

· 学院活动——四大学院阵营自然组队,以所属阵营名义发言和讨论。

· 课程/禁林——攻略和吐槽


image5.jpeg


可以注意到,“朋友圈”所承载的所有功能无一鸡肋:攻略、赛事直播、同人创作、玩家吐槽俱有体现。包装成SNS社交平台后,这些高价值的社交内容镶嵌在每个玩法的一级页面中,时刻提醒玩家关注对自身有用的信息。

 

诸如配卡时直接进入单卡攻略界面,吸取所有玩家的经验和搭配;禁林玩法置顶博文,就是玩家自制的详细流程攻略,有趣的是,这份精致的攻略,被一些玩家评价为“一定是象征智慧的鹰院的杰作”;决斗俱乐部板块则在banner直接展示高分玩家录像,还内嵌了各大平台游戏主播的直播页面;学院活动板块,玩家参与度更高,每个玩家都会代入自身所属的阵营,相互鼓励、对抗,提高情绪。


image6.jpeg


除了使用功能之外,如上文所说,这个小社区让参与游戏的哈迷们在共同的目标和使命下凝聚一堂,在一个鲜活的社群中演绎自己的魔法人生,而不是只能遵循游戏设定好的交互机制按部就班的运行。


这些SNS功能的集成,远不止简单地将这些常规游戏社区内容放进游戏本体,当然,这也是目的之一 ——令开发方对游戏玩家的行为和反馈的了解更加凝练统一。但更为关键的作用是,将玩家在现实中的网络社交习惯带入一款游戏中,为游戏带来了额外的启动意义,甚至不只是玩游戏本身,而是建立另一种游戏习惯,在游戏中完成“外部引流链路到达游戏本体”的闭环生态。并且,角色身份完全代入游戏世界观,这令它甚至有点元宇宙的意思——人们在这个小宇宙中,得到了某个圈子社交的完整体验。


暗流涌动的社交蛛网


如果仅仅是这样的功能,那么《哈利波特:魔法觉醒》的社交体验仍是不全面的。


image7.png


《哈利波特:魔法觉醒》的社交要素需要为产品本身的节奏服务,它埋设得相当有序,逻辑完整,为玩家梳理出一套详略得当的舒适体验。


以开宝箱这个大板块为例,其相当于CCG游戏中的开箱机制,主导了玩家的角色成长,由决斗俱乐部、今日课堂、舞会、训练赛、禁林五个玩法共同累积宝箱进度。可以这么说,开宝箱是玩家每日上线的主要工作,放在CCG游戏中,就是所谓的“吃低保”。


image8.jpeg


其中决斗俱乐部的公平模式,今日课堂的学院赛模式重度依赖团队合作,和社团活动一起构成本游戏中的强社交,那些日常有紧密社交联系的团队会在这类比赛中明显占据上风。


舞会、训练赛、禁林组队同样需要组队参与,但强调个人能力,玩家之间几乎不构成牵制,属于弱社交。其中禁林玩法又是资源的主要来源之一,可以在副本过程中随时“召唤”玩家组队,因此在学院互助/巫师互助板块中广受欢迎,同时也是突破体力限制,加速角色成长的一个重要机制。


由此看出,这项日常工作实际“详中有略,相得益彰”。喜欢团队配合的玩家会花更多时间参悟强社交类的玩法,“收益党”则可以根据性价比选择每天的日常,多出来的时间亦可重复参与学院互助,巫师互助,碎片化获取收益。热衷于钻研CCG游戏奥妙的玩家,自然也可以主玩决斗俱乐部,因为不论是单排还是多人组队玩法,都各有开箱之外的收益。


image9.jpeg


这种参与感的绝妙体验,实际是因为《哈利波特:魔法觉醒》对社交的利用非常巧妙乃至隐晦,并不是直接将“组队”作为一个玩法模式另行呈现,而是大部分时候都能快速匹配,并将组队作为“提升资源获取效率”的隐藏提示,让玩家先体验到组队的爽快感和参与感,再接受社交,最后自行磨合出团队,以团队为单位,互相带动从而提升游戏粘性。


由于《哈利波特:魔法觉醒》选择了CCG玩法核心,因而这样的社交体系还解决了重PvP游戏的一个痛点——高强度对战在短时间内造成的疲惫感,与不断追求角色成长之间的矛盾。

 

在《哈利波特:魔法觉醒》中,高强度的PvP对决,所产生的密不透风对抗性社交,被稀释到了一个更大的模块中,在这个更大的交互宫殿里,玩家可以对抗,可以合作,也可以偏安一隅,甚至激发出潜在的自我展示欲望,这需要对玩家社交心理和社交功能埋设的深刻洞悉。


image10.jpeg

(魔法世界有很多地方可以让人栖身和探索)


综合来看,《哈利波特:魔法觉醒》在社交层面的挖掘,不仅在扩展游戏可玩性上更进了一步,还检验了游戏本身作为社区载体的可行性。


它的“朋友圈”模块,探索到了游戏内社区建设的巨大潜力,并将玩家从情感层面紧紧联系在一起。而社交对游戏玩法机制上的渗透,则是给了玩家一种在“角色成长”方面的紧迫感,是有序与自由的平衡体现。由于游戏本身将社交要素与资源获取程度非常饱满地联系在一起,又使得玩家能感受到资源总量因为这个热闹的局面而不断扩张,积极参与其中能够在游戏成长和社交需求两个层面同时得到满足。

 

《哈利波特:魔法觉醒》不仅对游戏社交的本质有更深层的理解,同时在IP代入感和IP情怀价值的挖掘上又更进一步。而这正是“为了迎合概念而完成任务”和“为了参悟本质而大胆追求突破”的区别。

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微信公众号

即可获得游戏智库每日精彩内容推送,并且在第一时间获取游戏行业新鲜资讯。

APP 下载

扫描二维码
下载iOS或安卓AP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