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行业到底要不要“远离”3A
来源:厂商 发布时间: 2025-11-24 13:34:39
2025TGA游戏大选(The Game Awards)各奖项提名,已于11月18日凌晨1点正式公布。
其中获得年度最佳提名的六款游戏分别是《光与影:33号远征队》《空洞骑士:丝之歌》《咚奇刚:蕉力全开》《天国:拯救2》《死亡搁浅2:冥滩之上》以及《黑帝斯2》。

平心而论,由于今年未能有国产游戏接续《黑神话:悟空》的火爆势头,甚至未能出现一款国产游戏扛鼎之作与海外群雄“扳手腕”,今年的TGA在国内所收获的关注与引发的声量较比去年应该会逊色很多,部分玩家甚至不知道有哪些国产游戏入围,相信不知道也不想了解的人一定会更多。

不过近些年,在TGA的热闹喧嚣下,难以掩盖的争议的确越来越多,比如去年索尼互动娱乐发行的《宇宙机器人》打败《黑神话:悟空》《最终幻想7:重制版》《暗喻幻想:Refantazio》《艾尔登法环:黄金树幽影》摘得年度最佳游戏;2023年TGA只让每位获奖者发言30秒,超时则会被红灯驱离一事,也被不少人诟病活动愈发功利。
而今年,争议来得比往年要更早一些,且多数争议都集中在年度最佳游戏提名上,特别是围绕今年是“游戏大年”还是“游戏小年”的讨论,海内外玩家态度激烈,看法不一。
有玩家说盼着是个游戏大年,结果还是“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没有传统3A,就只能“矮子里拔高”。海外玩家将《光与影:33号远征队》拿到了12个奖项提名调侃为“Sweep”(横扫),认为哪里都有它就显得有些不合理了,国内不少玩家对此事也有异议,不理解为什么TGA将《光与影:33号远征队》也归入独立游戏范畴,若是如此,那年度最佳的提名为什么会有三款独立游戏;此外还有部分人贬损《咚奇刚:蕉力全开》就是任天堂家的《宇宙机器人》。


不过更多玩家觉得今年是游戏大年,好游戏层出不穷,特别是中型游戏如雨后春笋,佳作多到连《双影奇境》都无法进年度最佳游戏的提名。
且他们觉得今年不是没有传统意义上的3A大作,只是大作整体表现一言难尽,像是销量一塌糊涂,设计上也趋向保守的《羊蹄山之魂》;或是让不少玩家高呼给谁都行,就是不能给“荒野”的《怪物猎人:荒野》,都是因为自身过于拉胯才会有如此结果。如果用一个综合性的视角来看,《光与影:33号远征队》《空洞骑士:丝之歌》等产品呈现出的游戏性完全在他们之上。

当然,也有人感叹这些独立游戏气运很好,毕竟《GTA6》暂时跳到明年了。有趣的是,《GTA6》果然又出现在了最受期待的游戏提名中。
当3A游戏与保守战略相悖
透过今年的TGA提名不难发现,全球游戏市场似乎有“远离”3A的趋势。
的确,当一条赛道变为红海,游戏公司用已被验证过的成功方法论,去谋求更加稳定,甚至是“看得见抓的着”的回报其实是大概率事件。无论过去还是未来,如果不是玩得特别砸,老IP出新作一定会吸引到大量用户关注,但这种选择一方面要顾忌项目持续进行的可行性,另一方面也要考虑玩家代际变迁所产生的舆论压力,特别是现在,比起IP,当代玩家还是更看重游戏性。
关键在于,近两年全球宏观经济处于中低速增长轨道,游戏厂商们逐渐摒弃了高速增长的战略思路,转向保守,这种转变就造成了整体战线收缩,持续裁员降本增效,资源人力优先投入核心项目等现象。

像是国内就有腾讯、网易等一众厂商裁撤布局在欧美的工作室和产品项目,像是腾讯对Sumo Group、Techland进行重组,网易关闭了Worlds Untold、T-Minus Zero、Bad Brain Game Studios,以及由Greg Street(鬼蟹)领衔的Fantastic Pixel Castle工作室等。项目裁撤也引发了海内外游戏企业的裁员潮,据GDC统计,2024年全球游戏公司共裁员1.46万人,其中就包含了动视暴雪、索尼、EA、亚马逊等海外游戏大厂。
其实厂商在面对3A游戏时,所要付出的巨量金钱、资源、时间、人力是与保守思路相悖的,研发上的顶级投入不只会带来多方期待和赞誉,也会有漫长制作周期背后的不确定性,以及上线前后围绕资方、用户等多方面的风险,当前形势下,很多厂商并不愿意承担如此巨大的试错成本。
而选择制作2A游戏,或是中规模项目,虽然风险等同,但至少投入上有了更多的回转余地。

以《GTA6》为例,据IGN报道,《GTA6》的开发成本已远超10亿美元,R星此前表示确认全面开发始于2018年,也就是说,即便《GTA6》在2026年11月19日准时发售,它也已经消耗了8年时间,这基本上是当下传统3A研发模式的极限了。

你的收入能否配得上你的付出
最重要的是,《GTA6》要以一个怎样的面目示人,才能让所有人都感觉到它确实比前作有着很大的跨越性,乃至它是一款超越当下游戏行业理解的产品,因为时代在发展,玩家的需求在延展并多元,一款3A产品除了要在画面、玩法上让人满意,还需要考虑做到“让玩家觉得产品对得起庞大时间和金钱的投入”这一层面,这本身就是一个沉重的枷锁。
其实在《GTA6》此前官宣跳票之时,就有一些唱衰的声音出现了,而R星也在适当地为玩家们拉高预期。
近期,知名爆料人Reece "Kiwi Talkz" Reilly(过去曾证实其有可靠的Rockstar消息来源)在X平台上回复粉丝提问,在被问到“《GTA6》是否会只是前作的2.0版本”时,他明确表示并非如此,Rockstar Games在《GTA6》中创造出了极具野心和开拓性的东西,可能这些内容在未来近二十年内都难以被超越,其他开发者或许需要用15年到20年才能追上《GTA6》的研发水平。

15年到20年是否夸张,确实需要《GTA6》“拉出来溜溜”才能决定,不过透过此前泄露出的相关专利信息可知,《GTA6》确实是在通过一些创新设计打开开放世界游戏类型的边界,甚至为GTA系列打造其他公司无法模仿的特性。
比如NPC的AI回复,目前很多国产游戏也在探索这一领域。不过R星希望为人类NPC配备相应的AI记忆系统,让NPC记住玩家的行为和选择,并据此影响他们与玩家的互动,换言之,让NPC的AI回复不只是基于资料库本身,而是以玩家做的事情为基础。另外,《GTA6》还有望为NPC提供嗅觉功能,让他能够闻到味道,以此来增加游戏可玩性,放大产品沉浸感。
国外知名爆料人Nash Weedle也在近期放出了新的消息,表示《GTA 6》正在为任天堂的Nintendo Switch 2开发移植版本,同时他也澄清了两个关键信息,其一《GTA6》的延迟发布与 NS 2版本的开发没有任何关系,其二《GTA6》不会随主机同步首发。随后爆料人NateTheHate2也确认了这一说法。
说实话,毕竟许多内容还是扑风捉影,所以选择此时来放出这些内容,很有可能是在潜移默化中,维持玩家心中觉得“这款游戏没白用这么长时间,这么多钱来研发”的情绪,这也是3A大作目前会遇到的窘境之一。
总的来说,3A大作正在触摸到理论上的极限,即“当所有投入越来越逼近一个极值,你的收入还能否配得上你的付出”。不知随着厂商们离这个极限越来越近,3A大作会不会愈发不被厂商们青睐。

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微信公众号
即可获得游戏智库每日精彩内容推送,并且在第一时间获取游戏行业新鲜资讯。





